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压极化及其在PVDF薄膜中的作用

高压极化及其在PVDF薄膜中的作用
更新时间:2025-09-23      阅读:16

高压极化及其在PVDF薄膜中的作用


一、高压极化的定义与原理

高压极化是一种通过施加高直流电场,使材料内部的电偶极子(或电荷)沿电场方向定向排列的物理过程。其核心原理基于电偶极子的转向极化:在无外电场时,材料中的偶极子因热运动呈随机分布,宏观上不表现净极化;当施加足够高的电场(通常为kV/mm量级)时,偶极子克服热扰动和分子间作用力,沿电场方向有序排列,形成宏观剩余极化强度(Pr)。该过程需在一定温度下进行,以降低材料黏度,促进偶极子运动。

二、PVDF薄膜的结构特性与极化必要性

聚偏氟乙烯(PVDF)是一种半结晶性高分子材料,分子链重复单元为-CH₂-CF₂-,因氟原子(电负性强)与氢原子(电负性弱)的电荷差异,形成长久电偶极矩。其晶体结构存在多种相态,其中β相是单一具有铁电性的相:分子链呈全反式(T-T)构象,偶极子沿垂直于分子链方向排列,可通过极化进一步取向。

未极化PVDF:主要以α相为主,偶极子反向平行排列,宏观极化强度为零,无压电/铁电性能。

极化的关键作用:通过高压极化将α相部分转化为β相,并使β相偶极子定向排列,赋予PVDF薄膜压电性、铁电性和介电性,从而实现机械能-电能的转换或电信号存储。

三、高压极化在PVDF薄膜中的具体作用

1、诱导β相形成与取向

高压电场可促使PVDF分子链从无序的α相(旁式-反式构象)转变为有序的β相(全反式构象),同时使β相的偶极子沿电场方向择优排列,显著提升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(Pr) 和压电系数(d₃₃,衡量压电性能的关键参数)。例如,未极化PVDF的d₃₃接近0,极化后可提升至-20~-35 pC/N(负号表示纵向压电效应)。

2、增强铁电性能

极化后的PVDF薄膜表现出典型的铁电 hysteresis loop(电滞回线),即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的变化呈现非线性滞后特性。这种特性使其可用于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(FeRAM),通过极化方向(正向/反向)表示二进制信息“1"和“0",具有读写速度快、功耗低的优势。

3、调控介电性能

极化过程中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可提高PVDF薄膜的介电常数(εᵣ),并降低介电损耗(tanδ)。高介电常数使其适用于柔性电容器或储能器件。

4、优化力学-电学耦合效率

极化后的PVDF薄膜具有压电效应:当受到机械应力(如拉伸、弯曲)时,偶极子间距变化导致表面电荷积累(正压电效应);反之,施加电场时会产生机械形变(逆压电效应)。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柔性传感器(如心率监测、语音识别)和致动器(如微机械臂、仿生机器人)的核心材料,而极化参数(电场强度、温度、时间)直接影响耦合效率,需通过工艺优化(如梯度极化、多步极化)进一步提升性能。

5、提升热稳定性与耐久性

适当的极化条件(如温度、电场强度匹配)可减少薄膜内部缺陷(如空隙、杂质),增强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,从而提高PVDF薄膜的热稳定性(如居里温度Tc)和循环耐久性(如铁电疲劳寿命)。

华测仪器生产的高压极化装置,配备块体材料与薄膜材料装置,可满足不同电压与多样化品需求,支持多样品同步极化与数据采集,自动生成极化曲线,助力用户快速确定极化电场、温度与时间。

 

块体高压极化装置




薄膜高压极化装置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